农险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来源:龙8官网日报 2022年04月29日 字体:大 中 小
农险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兰平/文
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行业,特别是农业保险对于乡村振兴不可或缺,而且作用日益凸显,毫不夸张地说,农业保险就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和“稳定器”。
过去,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靠天吃饭是大多数农民曾经的深刻记忆,病虫害、旱灾、霜冻、强降雨等都会造成庄稼减产甚至绝收。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深深地融入、主导种植业后,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培育优质种子、人工影响天气、日光温室大棚等都被运用到种植业中,使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八连丰收”。据央视网报道,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洪涝暴雨极端灾害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粮食生产18年连续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菜篮子”“果盘子”也不断丰富,应有尽有。
然而,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科学技术虽然十分发达了,但一些天气因素仍然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人类目前无法干预和改变,比如大风、低温、霜冻、强降雨、冰雹和暴风雪等天气状况,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的甚至会绝产绝收,而对大面积成规模种植户造成的损失更甚,有时因为灾情来得太过突然,太过巨大,以至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体或一个地域都无法独自承担,致使这些人的生活一时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比如2021年6月6日,我市遭遇冰雹、雷电自然灾害天气,致宏源公司葡萄园的2000余亩枸杞几近绝收,给种植户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种植户尤其是大面积成规模种植户不仅要有种植的基本能力和技术,更要有风险意识和前瞻预判能力,而且要注重农业保险。
保险,顾名思义是为了弥补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造成的损失而做的保障投入。具体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而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和险种的扩展以及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如今保险的保障作用在各个领域日益凸显,农业保险也正在兴起,尤其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965.18亿元,提供风险保障4.78万亿元,服务农户达到1.88亿户次;农业保险深度达到1.16%,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农业保险在我市三镇农业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农业保险共为我市三镇支付种养两业赔款334.63万元,受益农户达946户/次,为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平稳发展和农村生活安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保障。据4月20日《龙8官网日报》报道,2022年全市共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14个品种18个险种,截至目前,完成签单保费256.07万元,投保农户220户,理赔支付金额104.08万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我市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多变,春秋季大风、扬沙、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常见,夏季冰雹、短时强降雨甚至暴雨也时有发生,因此,对于农业种植尤其是大面积成规模种植户更要注重农业保险,将投保作为一项必须的成本支出,从而增加抗风险能力,做到“旱涝保收”。保险部门也要“与时俱进“,灾情发生后,要积极利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比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GPS定位、卫星遥感、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进行勘验定损,从而确保理赔程序真实、高效、规范、准确,确保理赔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到户,更加合理、便捷、科学地为被保险户提供保险服务。